×

Loading...
Ad by
  •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,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。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,Scotiabank -- Nick Zhang 6478812600。
Ad by
  •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,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。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,Scotiabank -- Nick Zhang 6478812600。

这篇也非常不错,是我7.3.2017看的链接。分享。

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汉族“汉”的由来

在汉以前,中国虽然有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,但从来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国家。如张光直所言:“夏商周三代的关系,不仅是前赴后继的朝代继承的关系,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。从全华北的形势来看,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,而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的浮沉而已。”到战国时代,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成百上千个诸侯和部族逐渐整合,形成战国七雄,但是他们之间“田畴异亩,车涂异轨,律令异法,衣服异制,语言异声,文字异形”。就文化而言,在当时的华北,主要有齐鲁文化和三晋文化之分。钱穆先生曾指出:“东方齐鲁学人,大率尚文化,重历史,其学风对象,以整个社会为主。重一般之人生,不以狭义的国家富强为出发点。故其议论思想,往往求为整个社会谋彻底之改进。”“至三晋之士,则其目光意气,往往仅限于一国,仅以谋其国家富强为基准。其思想大体,仅为因利就便,趋于目前之功利而止。故其议论,往往尚权力而薄文化,重现实而轻历史。”

三晋即赵、魏、韩三国,著名的法家人物多出于此。而把三晋文化发挥到极致的,则是经过了商鞅变法的秦国。秦人贪狠趋利,严刑峻法,不事虚浮,力行耕战,具有极强的开拓性,造就了一部高效率的行政机器和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。东方的齐国是另外的一番面貌。齐国政治上始终没有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,经济上采取的是以商业促进流通、以消费促进生产的管仲之术,思想上则由国家建立稷下学宫,让诸子百家自由争鸣。在南方,还有一个曾自豪地宣称“我蛮夷也”的楚国。楚国政治上混同夷夏,文化上浪漫、瑰丽、热烈,信鬼好祠,重神厚巫,富有激情和想像,大异于中原。

这些国家都有定鼎天下的实力和气魄。秦国就不用说了。齐国历来国力强盛,号称“东秦”。战国末期,齐国两个月就攻破燕国,占据燕都三年。后又举兵灭宋,南割楚之淮北,西侵三晋,欲并周室而君临天子,此时齐国已走在武力统一天下的路上,距秦始皇一统海内不到七十年。只不过一招不慎,被燕国的名将乐毅联合其余五国打了个措手不及,后虽复国,但是一直闭门养疴。楚国地广千里,带甲百万,直到灭亡前,楚国的铜铁产量仍然是最多的。楚国民众有忠君报国的传统,对秦国怀有深仇大恨。直到最后,楚国国势衰微之时,秦国还是倾全国之力才把它拿下。

公元前221年,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,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”,俨然有建立千秋帝国的气象。但是,对原来的山东六国,虽能收其地,收其民,却始终未能收其心,最后只好使出了焚书坑儒的手段。六国的遗民们满怀仇恨,各各怀着复国的梦想。当陈胜吴广首先起义对抗暴秦时,齐鲁的儒士立即负孔氏之礼器,往归陈胜,委质为臣,孔子的后代孔甲还做了陈胜的博士,最终与其同死。而在楚国旗号下的军队,以刘邦、项羽为代表,终于打入关中,实现了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谶言。

各自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文化特色,彼此之间又积怨甚深的中华民族各个区域集团,能否在同一个政权内相安无事,甚至相互认同,也决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。
上述所有的问题,汉代都给出了答案。这些答案是如此的成功,以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。

汉代建立了“霸王道杂之”的统治模式。外儒内法,礼法并重,德刑兼用,既避免了秦严刑酷法带来的苛暴,同时又避免了纯用儒术可能导致的迂阔柔弱,既有政治理想,又有行政技术,做到了刚柔相济,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长期稳定。

汉代在经济上确立了重农轻商的基本政策,民生迅速恢复。经过文景之治,“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,国家亡事,非遇水旱,则民人给家足,都鄙廪庾尽满,而府库余财。京师之钱累百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腐败不可食。众庶街巷有马,阡陌之间成群,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”。这也许只是对盛世景象的描绘,至于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,有学者测算,从西汉末到东汉后期,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2000斤,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口粮486斤,全国每人每年占有粮食640斤。从汉以来的两千年,我国农业虽然有所发展,但农业劳动生产率、每个农业人口的口粮数和全国每人平均占有的粮食数,仍在汉代已经达到的水平上徘徊。

汉代又实现了区域文化的大融合。西汉定都长安,承袭秦制,自然有秦文化的事功和法制精神。同时,汉高祖来自楚地,本人好楚声、楚舞、楚衣、楚辞,其功臣旧将也多为楚人。楚地的文化遂北上,对汉代精神影响深远。从兼容并包的气度,尚巫尚赤的习俗,铺陈夸张的汉赋,再到政治上一度盛行的黄老之术,都可以看到楚文化的影子。汉初,叔孙通起朝仪,陆贾献《新语》,之后汉武帝尊儒术,山东齐鲁之学又泽被全国。尽管汉代依然存在区域风俗上的差异,但是各地逐渐超越了历史传统、文化传承和血缘基因的差别,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认同感。

汉代把受到华夏文化浸润的、居住于广阔土地上的人民,抟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从此,这个民族就以“汉”自称。

在汉代,华夏民族刚刚经历了创造力勃发的轴心时代。他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,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和无穷的自信心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,积累了一切它所需要的智慧。同时,他又刚刚走出血与火相涤荡的上古时代,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和活力。如今四海一统、民生恢复,这个精力旺盛的年轻民族终于摆脱了内部的自相杀伐,内求巩固,外求扩张。中华大地的面貌从此发生了永久的改变,亚洲的格局为之一新,余波一直冲击到遥远的西方世界。正如高祖在《鸿鹄歌》中所唱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羽翮已就,横绝四海。”

参考资料: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16207490.html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Sign in and Reply Report

Replies,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:

  • 枫下沙龙 / 梦想天空 / 浅谈国内外的差别-我一早的日志 +1
    最近这边论坛与微信都有偶尔讲起国内外的好。我没有参加讨论,怎么说呢,就目前状况,总体讲我仍会选择国外生活。

    国内很好的,我也愿意回国如果我可以享受很多方便与快乐的话,如鱼得水,比去欧洲这个那个的旅游对我更有刺激性,兴趣与无以言喻的快乐吸引。那种快乐是有根文化却没有根与长远的心灵坐标,有魅力与稔熟却没有置身其中的别样感受与洗礼。

    二,国内最主要是人多,一种迷茫感。好比一个家庭一俩个小孩,情况会多少井然有序宁静心情与可控安排,你哗一下一堆孩子就没有了安详,多了焦躁烦乱复杂与茫心。所以国内还是要减人,该上国外的赶紧走,东南亚华侨非洲什么的都分散开,kidding.

    三,精神与文化。说到底每个人的个性还是有差别的,即精神与底蕴这是民族的个性。这个需要时间,长久的时间,天时地利人和,效仿与不效仿之间的独特魅力。但一切都发生着,突兀的,人性的,民族的热暖自发原有的夹击与侵融,赋予了新的意义与特色。但终究会是不一样的yet,这就是我的祖国。
    • 理工生的作文水平。。嘿嘿。。跟农民差不多 +11
      • 你俩真能怼 LOL +2
        • 美丽的芳芳。写得文章也该是朗朗上口 +1
      • 作为理科生我表示不服,她那是文理都不沾,随心所欲。由于心太乱,口太碎,所以指东打西,左右互搏。对不起,我想到了欧阳锋 +4
    • 你这篇东西很像英文的原文然后用Google Translate 之类的翻译机强行翻译成中文之后的产物。大概能读懂啥意思,仔细读每一句都不通顺。 +19
      • 你真強,我连大概意思也没弄懂。她到底愿意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? +7
        • 住国外,偶尔去国内旅旅游 +1
          • 你有Google translator的智商 +6
            我觉得楼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
      • 有的时候不要滑溜,就是要这一抹突兀与原始,初始的瞬时与朴素,恍然一幅印象画,倾泻而出的building也好山崖也罢,叭一下再泼一彩耀眼的红墨。。
        • 这是所谓的意识流写法?
          • 不知道:),没想过
          • "倾泻而出。。。,叭一下再。。。" 绝对是我早上出恭的那种感觉。。。 +2
            痛快。。。
      • 这是移民综合症,中文退化了,英文也没有太大的长进,中英文一般都退化到google translation的水平了。能表达意思,但是语句不一定通顺。LOL +5
        • 就楼主那样吧。这里很多人写的东西都非常好看呢。 +8
          • 还有我,有时候词不达意,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多。
            • Slow 和 confused 还是有区别的 +1
        • 也有个性:),任性与随意。当满眼没了荒凉,城堡就现身了; 当灵性有了生就,书就是不必要的句法与修辞; 璞玉无所谓璞玉,诗行就是锈锁; 当anything by anyway, 文明褪色瘫塌。-1.3.2014我日志
      • 人家以前在国内又不是编辑,要求那么高干吗?
      • 你这么说就过分了,太损了!Google Translate招你了?
        • 我蛮爱听的,
          喜欢,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。这篇我还发了微信与水瓶男,最后一句我试图改了两次,都没改好放弃了,任何的改都不能宣泄我这句“出恭”一般的舒适与恰到好处:D,所以我就是要这样发表,好比一个枝怪怪的,一个新生的瞬时描述尽可能接近我头脑中要表达的我所想的“微观粒子的状态”一般。
    • 我潜在地感觉,地理和地形在一个时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与个性,进而决定了—个民族的思想系统,之后是文明构造。好比个体的差异,也是一点点精神的不同,渐成每个人迥然道路。- 5.10.2014我日志
    • 写日志的这个习惯很好~
    • 这篇也非常不错,是我7.3.2017看的链接。分享。
      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汉族“汉”的由来

      在汉以前,中国虽然有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,但从来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国家。如张光直所言:“夏商周三代的关系,不仅是前赴后继的朝代继承的关系,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。从全华北的形势来看,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,而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的浮沉而已。”到战国时代,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成百上千个诸侯和部族逐渐整合,形成战国七雄,但是他们之间“田畴异亩,车涂异轨,律令异法,衣服异制,语言异声,文字异形”。就文化而言,在当时的华北,主要有齐鲁文化和三晋文化之分。钱穆先生曾指出:“东方齐鲁学人,大率尚文化,重历史,其学风对象,以整个社会为主。重一般之人生,不以狭义的国家富强为出发点。故其议论思想,往往求为整个社会谋彻底之改进。”“至三晋之士,则其目光意气,往往仅限于一国,仅以谋其国家富强为基准。其思想大体,仅为因利就便,趋于目前之功利而止。故其议论,往往尚权力而薄文化,重现实而轻历史。”

      三晋即赵、魏、韩三国,著名的法家人物多出于此。而把三晋文化发挥到极致的,则是经过了商鞅变法的秦国。秦人贪狠趋利,严刑峻法,不事虚浮,力行耕战,具有极强的开拓性,造就了一部高效率的行政机器和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。东方的齐国是另外的一番面貌。齐国政治上始终没有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,经济上采取的是以商业促进流通、以消费促进生产的管仲之术,思想上则由国家建立稷下学宫,让诸子百家自由争鸣。在南方,还有一个曾自豪地宣称“我蛮夷也”的楚国。楚国政治上混同夷夏,文化上浪漫、瑰丽、热烈,信鬼好祠,重神厚巫,富有激情和想像,大异于中原。

      这些国家都有定鼎天下的实力和气魄。秦国就不用说了。齐国历来国力强盛,号称“东秦”。战国末期,齐国两个月就攻破燕国,占据燕都三年。后又举兵灭宋,南割楚之淮北,西侵三晋,欲并周室而君临天子,此时齐国已走在武力统一天下的路上,距秦始皇一统海内不到七十年。只不过一招不慎,被燕国的名将乐毅联合其余五国打了个措手不及,后虽复国,但是一直闭门养疴。楚国地广千里,带甲百万,直到灭亡前,楚国的铜铁产量仍然是最多的。楚国民众有忠君报国的传统,对秦国怀有深仇大恨。直到最后,楚国国势衰微之时,秦国还是倾全国之力才把它拿下。

      公元前221年,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,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”,俨然有建立千秋帝国的气象。但是,对原来的山东六国,虽能收其地,收其民,却始终未能收其心,最后只好使出了焚书坑儒的手段。六国的遗民们满怀仇恨,各各怀着复国的梦想。当陈胜吴广首先起义对抗暴秦时,齐鲁的儒士立即负孔氏之礼器,往归陈胜,委质为臣,孔子的后代孔甲还做了陈胜的博士,最终与其同死。而在楚国旗号下的军队,以刘邦、项羽为代表,终于打入关中,实现了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谶言。

      各自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文化特色,彼此之间又积怨甚深的中华民族各个区域集团,能否在同一个政权内相安无事,甚至相互认同,也决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。
      上述所有的问题,汉代都给出了答案。这些答案是如此的成功,以至影响了中国两千年。

      汉代建立了“霸王道杂之”的统治模式。外儒内法,礼法并重,德刑兼用,既避免了秦严刑酷法带来的苛暴,同时又避免了纯用儒术可能导致的迂阔柔弱,既有政治理想,又有行政技术,做到了刚柔相济,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长期稳定。

      汉代在经济上确立了重农轻商的基本政策,民生迅速恢复。经过文景之治,“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,国家亡事,非遇水旱,则民人给家足,都鄙廪庾尽满,而府库余财。京师之钱累百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腐败不可食。众庶街巷有马,阡陌之间成群,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”。这也许只是对盛世景象的描绘,至于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,有学者测算,从西汉末到东汉后期,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2000斤,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口粮486斤,全国每人每年占有粮食640斤。从汉以来的两千年,我国农业虽然有所发展,但农业劳动生产率、每个农业人口的口粮数和全国每人平均占有的粮食数,仍在汉代已经达到的水平上徘徊。

      汉代又实现了区域文化的大融合。西汉定都长安,承袭秦制,自然有秦文化的事功和法制精神。同时,汉高祖来自楚地,本人好楚声、楚舞、楚衣、楚辞,其功臣旧将也多为楚人。楚地的文化遂北上,对汉代精神影响深远。从兼容并包的气度,尚巫尚赤的习俗,铺陈夸张的汉赋,再到政治上一度盛行的黄老之术,都可以看到楚文化的影子。汉初,叔孙通起朝仪,陆贾献《新语》,之后汉武帝尊儒术,山东齐鲁之学又泽被全国。尽管汉代依然存在区域风俗上的差异,但是各地逐渐超越了历史传统、文化传承和血缘基因的差别,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认同感。

      汉代把受到华夏文化浸润的、居住于广阔土地上的人民,抟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从此,这个民族就以“汉”自称。

      在汉代,华夏民族刚刚经历了创造力勃发的轴心时代。他象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,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和无穷的自信心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,积累了一切它所需要的智慧。同时,他又刚刚走出血与火相涤荡的上古时代,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和活力。如今四海一统、民生恢复,这个精力旺盛的年轻民族终于摆脱了内部的自相杀伐,内求巩固,外求扩张。中华大地的面貌从此发生了永久的改变,亚洲的格局为之一新,余波一直冲击到遥远的西方世界。正如高祖在《鸿鹄歌》中所唱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羽翮已就,横绝四海。”

      参考资料: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16207490.html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      • 芳芳。。把你的手写体贴出来, 让我们欣赏一下。 不论是中文, 还是画圈圈
        • 帖个照片也算数。 +1
        • 这也太饥渴了吧?照片都不用了,写个字就能一解干涸?
          • 这么说老农不仗义。美女总是稀缺资源,即使离得很远,总能引起愉悦的联想。
            • 隔靴搔痒 越想越痒
        • 这个秀秀千万不能上当,万一有人模仿你笔记怎么办?宁可发照片也不能发写字!
    • 蹂躏众艾迪太不踊跃辣,帮你顶一下。
    • 感觉说了什么 又感觉啥都没说 +4
    • 写得好!浅显又不失韵味,很有个人的独特风格!
    • 抱怨国内人多,太不应该。国内三,四十年的计划生育,给地球作了多大的贡献,中国人做出了多大的牺牲。如果还抱怨国内人多,那就是读书读到月球上去了。连老农都不如。 +1
      • 这么多人全部是冲着我来的,好不容易只有你一个读者讨论到内容:)。这个不是抱怨,我又不在国内生活,是分析国内现状如果说还没有尽善尽美的话人多是很大的因素。
        • 人多是现在中国最值得骄傲的事儿~
      • 赞红宅肺腑之言,同意前半部分,后一句对老农不公平。
        哈哈哈